
2月6日,固原地区普降大雪,天寒地冻。固原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杜建东一大早就整理行装,准备带领输电线路的兄弟们冒雪巡线。
夏战雷雨夜,冬斗风雪天,天气越恶劣,线路越容易出问题,杜建东就越忙碌。20多年的巡线工作,杜建东专和风雷雨雪“较劲”。军人出身的杜建东早已把输电运检中心这支队伍,带成了一支拖不垮、打不烂的“铁军”。
1996年,22岁的杜建东从部队转业到固原供电公司,面对一排排矗立的电杆、密密镶嵌的螺丝,从未接触过输电线路的他,对线路检修工作一窍不通,只能跟着师傅巡线,巡一路问一路。凭借着一股“见红旗就扛,有第一就争”的劲头,他的电力检修业务迅速熟练并愈发精进。
一年四季,杜建东一直都在巡线的“路上”。春季,他随时做好应急抢修准备,谨防自然灾害发生;夏季,他冒着大雨、踏着泥泞修改水路、保护线路,防洪不结束他绝不撤离;秋季,他与候鸟“较量”,起早贪黑地巡查线路;冬季,他顶风冒雪爬铁塔除覆冰,力争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。

脚勤眼尖的“铁塔侦察兵”
对于故障巡视,杜建东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见解:“向周边民众多走访、多查问;对线路周围的环境多观察、多清查;对电缆线路多排检、多分析。”
有一次110千伏固三线晚上9时左右发生跳闸,杜建东立即赶赴现场沿线巡视,他发现地面有大型车辆的轮胎痕迹,当时就想,是不是某种大型车辆经过时触碰到了导线引起跳闸,于是他拿着手电筒,沿着轮胎痕迹,一点一点往前走,一基一基的查看,经过2个多小时巡查,终于发现31号—32号杆塔之间的导线有烧伤痕迹。
凭借着对千里银线的炽热情怀,杜建东走遍了固原地区的山山水水,跑遍了固原供电公司所管辖的所有输电线路。他用双脚丈量着线路下的每一寸土地,用双手记录着每一基杆塔,辖区线路的每基杆塔及周围发生的变化都逃不过他的双眼,他是个名副其实的“铁塔侦察兵”。

执着修路的“土包子”
说起杜建东爱修路,那可是出了名的,当初在运行一班的时候,因为瓦隆线跨越大山,线下都是黑刺林,杜建东每次巡视时都带着锯条,边走边锯,最后在瓦隆线下开辟了一条道路。
2009年,三条330千伏固靖线、大固线、固安线相继投入运行,由于330千伏线路电压高、线路长,输电运检中心成立了330千伏线路运维班组,专门负责这三条线路的巡视检修工作。杜建东临危受命调到330千伏运维班当班长。这330千伏线路都架设在大山上,没有现成的路可走,不能直接走到杆塔底下,只能远远用望远镜巡视,这就导致了不能尽悉掌握线路和缺陷情况。面对现状,杜建东当时只说了一句话:“路都是人走出来的,没有路,自己修路。”随后的一年里,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幅场景,一群人在山间沟壑中,携着满身尘土,开凿巡线通道。他们是大家眼中的“土包子”,更是巡线检修的铺路者。

捉虫排毒的“啄木鸟”
“你不消除线路隐患,隐患就要威胁线路安全。”这是杜建东经常说的话。他要求大家巡线要像“啄木鸟”一样,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排查、分析、治理、防控等,及时发现并消除线路设备存在的隐患,确保线路设备运行可靠。
杜建东根据“啄木鸟”活动主题,提出了“三心六到位”工作法,“三心”即“细心发现、专心分析、用心处理”;“六到位”即“分工协作到位、安全交底到位、逐基巡视到位、缺陷定性到位、隐患消除到位、记录信息到位”,他还采用交叉检查和抽查的方法,督查班员做到“一周一小结,每季一总结”,从而达到“发现一类隐患、消除一类隐患”的效果。这一工作方法很快就得到了全体工作人员的认可,并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。正是杜建东和同事们日复一日像“啄木鸟”一样的工作,才为线路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强可靠保障。

勤勤恳恳的“老黄牛”
“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”,杜建东是一名共产党员,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,事事走在前做表率。每次消缺、抢修,他都是第一个冲上去,各种粗活累活都干,毫无怨言,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。
寒冬腊月里,他带领队伍冲在除冰的第一线;熊熊山火里,他携队员们设监测点、不分日夜轮岗坚守。
二十多年的线路巡查中,杜建东先后荣获“固原好人”“固原市劳动模范”“宁夏最美电工”“宁夏好人”“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”“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”等荣誉称号,他的事迹也被新华网、国家电网报、宁夏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。
面对这份荣誉,他很坦然:“我所干的都是本职工作,很普通,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伟大。”在他心里还有一个朴素的愿望,就是将这份工作好好的干到退休。(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/文 图片由国网固原供电公司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