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7月的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,没有酷热,反倒是空气湿润、体感舒适。当地人告诉记者:“这里森林覆盖率高,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0天以上,是天然的大氧吧和避暑胜地。”乾隆皇帝授名的宣恩,地处鄂西南边陲,北纬30°黄金分割线穿境而过,也是土家族、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。
然而,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宣恩以往却是国家级贫困县。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中国铁塔就积极发挥央企职责,精准对接帮扶宣恩。建基站、做茶业、兴产业、帮电商……中国铁塔在宣恩交出满意精准帮扶答卷的同时,也不断在继续助力当地新一轮乡村振兴。
“基建狂魔”架起“空中桥梁”
宣恩全县36.2万人中,建档立卡贫困户约9.2万人,曾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。信息闭塞、通信不畅一直是山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“有时打电话,还要选好位置,智能机和老年机都一个样!”宣恩县龙潭河村村民邵友志向记者透露,前几年刚拥有手机的时候,跑到山顶接电话是常有的事情,即便如此手机能有一格信号也已经是谢天谢地了,打个电话嗓子都喊哑了。

铁塔员工正在维护一处基站。
宣恩山大人稀,绝壁悬崖众多。在此建设铁塔基站绝非易事,施工人员必须克服地势障碍,攀山越岭修建铁塔。宣恩县铁塔公司基建项目负责人李森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建一座铁塔需要沙、水泥、钢筋60吨,3根长达3米重6吨铁柱,还有个2立方米重达1吨的机柜。李森林说:“这些大型设备就得骡马背、壮汉扛。为了保证通信信息覆盖面,很多铁塔都建在山顶上,较远的铁塔维护一次需要步行4个多小时,期间偶遇蚂蝗、毒蛇是家常便饭。”
“打通山内外信息渠道,网络基础设施刻不容缓!” 再大的困难也没有抵挡“基建狂魔”人的脚步。中国铁塔积极加大宣恩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,加速推进全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,自2016年以来,宣恩县已累计投入通信扶贫资金7495万元,新建及改造铁塔815座。截至2020年底,宣恩县4G网络综合覆盖率已达到98%,比2016年底提升了51个百分点。

博今电气员工为铁塔公司加班加点生产设备。
为了助力宣恩本地企业发展,中国铁塔也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。博今电气原是做钣金发家的企业。2018年11月,中国铁塔与博今电气签订第一份产业扶贫物资采购。2021年2月,博今电气中标湖北铁塔2021年度迷你机房采购项目标的3597万元份额的11%,总交易额已达1120万元。“央企有担当,企业有希望。”龙刚成说,“中国铁塔还指导博今电气完成4项通信产品的标准化认证工作,并将符合标准的通信产品纳入中国铁塔集中采购范围,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选用。”
目前,宣恩县已开始推进5G网络部署。中国铁塔方面表示,当地5G建设规划是在2021年底实现县城主城区和主要旅游景区5G信号覆盖,2022年实现乡镇和主要交通干线5G信号覆盖,2023年补盲和优化,实现乡镇以上5G信号全覆盖。
民族村寨打造新茶园
山高路远,有女不嫁麻阳寨。这是在宣恩县高罗镇麻阳寨村不少人传唱的顺口溜。麻阳寨村村民70%都是土家族、苗族、侗族等少数民族。为了享有更好的生活,村上不少年轻人都选择出远门去打工。村支书黄良春告诉记者: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。这是麻阳寨最真实的写照。但是,中国铁塔的到来改变了这里的一切。”
麻阳寨海拔高,同时有着武陵山区腹地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是种植茶叶的绝佳之地。怎么茶业发展如此犯难?中国铁塔派驻宣恩县的挂职干部一次次调研后发现,当地茶叶虽好但加工设备跟不上,村民也缺乏茶叶销售渠道,麻阳寨基本上每年都面临着“光种茶却无人收”的窘境。

为了不让茶园变荒山,中国铁塔帮扶干部带领村民们打起了“茶园保卫战”。中国铁塔派驻麻阳寨村第一书记周健积极投身茶园,与村民们睡在一起,劳动在一起,不仅招来茶叶厂商,还带来了培训班。现在随着中国铁塔的注资帮扶,宣恩县的麻阳寨村建起了茶叶扶贫车间,让企业直接收购茶叶,茶厂助力制茶,当地村民又重新燃起了种茶积极性。

阮孟菊大娘在茶园间准备开始采摘。
记者走进麻阳寨村茶园,满眼绿色也闻到弥漫茶香。72岁村民阮孟菊大娘在茶园间正在劳作。“我家有5亩茶树,孩子们都外出打工,家里就我们老两口,不过采茶不是很累,也很适合老年人种植,我们也将采好的茶叶装进背篓送到扶贫车间。”
如今的麻阳寨已经告别贫困。据了解,种茶村民户均三亩茶田,按照一年一亩地可达5000元的收益计算,村内种茶村民一户的年均收入便可达到15000元左右。在茶商的帮助下,麻阳寨村的茶叶开始进入星巴克、喜茶、古茗等名牌企业,也远销英国等欧美国家。
周健告诉记者:“村里的老百姓很朴素,腰包能鼓起来,村里的年轻人自然也就回来了。现在村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家种茶了。下一步,我们将更加注重科学化种植茶叶,建立茶叶追溯体系,提高茶园信息化水平,做好智慧茶园建设。”
富硒特色产品“借网出山”
随着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建设与优化,武陵山区的村民们也迅速进入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生活。2016年,中国铁塔在麻阳寨村大力修建开通4G基站,村民龚营平随后便开始经营管理起村邮站。“以往我们这里信号质量非常差,自从有了4G信号以后,村民们网购多了起来,现在快件量基本保持在每天100多件。”让龚营平没有想到的是,“我们村邮站还帮老百姓搭建起网上销售平台,村民们可以将自家生产的稻米、羊肚菌、黄金梨、腊肉、土豆、茶叶等卖到全国各地。”
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发展,也同样让舒媛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发展红利。板辽村村民舒媛十年前就开始尝试做电商。“一开始不知道卖什么,就把土家族的咸菜、土豆、红薯在电商平台上卖。那时候网络信号非常不好,资费也很贵。”舒媛告诉记者,“现在主要在网上直播卖茶叶,去年产值达2600万。我们做直播都需要靠4根专线来做支撑,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。”

琳琅满目的宣恩特产在互联网带动下销往各地。
在宣恩县消费扶贫基地梦巢小镇,和舒媛一样做直播卖货的还有20多家。鸡蛋、葛根粉、刻章等特色农产品和文化艺术产品随着电商平台卖向全国。梦巢小镇负责人陈显文说:“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的成立与发展得益于宣恩4G网络全覆盖优势,可全方位打造以文旅产业、网红直播、农产品电商为核心的双创基地,让更多优质的有机、富硒农产品走出大山。”
硒是宣恩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财富。宣恩走有机、富硒发展之路,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,先后被授予“中国名茶之乡”“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”“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”等。在互联网的带动下,富硒产品已经卖向全世界。推进网络进村,全县电商企业、网店超过200家,农产品销售市场不断拓宽。陈显文说:“这背后都离不开中国铁塔人基础设施建设的努力。”
编辑:王子铭?梁晨
监制:陈忠定